close
(一) 有意識地持續牽引韁繩
我們平常都受到繁雜的思緒與感情擺佈、認為「我這個感情、意識」就是我們的心,對於心靈並不會去做階段式的掌握。
而瑜伽便是將目標放在這裡,告訴我們要階段式地審視我們的內在心靈。西元前四世紀前後的古老瑜伽文獻,用車夫手持韁繩操控牛馬,來比喻統馭心靈或感覺器官,用動態的方式表現內心的樣態。
於是,自我就是車上的乘客,身體就是車輛,被套著名為意識的韁繩,聯繫著感覺器官這匹牛或馬。所以,牛馬奔走的道路,就是感覺器官所感佑的對象。手握韁繩的車夫則是控制心或意識的主體,階段式地掌握著我們的精神作用。
如果是優秀的車夫,感覺器官也會變得柔順,但是如果車夫不牢靠,就會如同野馬般暴走。
人們常說「某人沒有自知之明」這是負面的說法。換句話說,那是代表想要活得更好,就要從了解自己開始。不是向外探尋,而是從改變自己做起,因為實現這目標的思想與實踐法,瑜伽都已具備。
(二) 讓氣集中在文字上的「抄經」
抄經也包含了瑜伽的要素。一般抄寫的是般若心經,透過專注、仔細的謄寫,可以體驗到獨特的清爽感。
般若心經共有二六二個字,將氣集中在筆尖來書寫的過程,就是瑜伽的行為。將心願帶入或者使氣鎮靜,或者帶著其他各式各樣的想法,一個字、一個字地,或者每一筆畫都心無旁騖,慎重地書寫。
要迅速地做事情或許還算簡單,但抄經反而要仔細、緩慢,而且均勻、不亂,這就需要額外的努力了。不是寫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努力慎重的行為,這樣既可以吹熄紊亂的心火,也能調整呼吸、使氣鎮靜。這當中便包含了瑜伽或禪的意義。
呼吸的品質會改變人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