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謂的文化衝擊嗎? 可以說有,但大體上是沒有的:因為美國文化輸出得太成功了﹗回想高雄義大世界,或許成功移植美式商場,讓消費者有置身美國的錯覺,不過,也只是錯覺。愈來愈覺得台灣的特色,就是沒特色了…

美國地廣人稀,加上目前位在小鎮之中,沒有汽車代步,實在是寸步難行啊﹗而且大眾交通運輸超級不發達的。僅能到達幾處定點,其他的我還真想不出除了不斷步行還能怎麼參觀這個地方。這時候不禁遙想起歐洲城市規劃的美好,圍繞市政府與教堂往外擴展,特色小店或超市都在幾步之遙﹗

問了幾個當地人—畫廊經營者、咖啡廳小妹,但他們對於Olympia小鎮裡有什麼值得遊客參觀的卻說不出所以來,我不由得好奇他們下班後週末時都幹什麼去了。後來在免費DASH公車上問到一位熱情的大媽,她來自蒙大拿州,因為高齡的姐姐住華盛頓州,所以離婚後搬來。現在與好朋友的弟弟交往中,有譜的話,她會放下目前的公車駕駛工作,搬去另一個州。

文化衝擊在自遊時,一一浮現:美國人很愛講詁﹗也容易開啟話題,即便與談人互不相識,也會讓你以為他們認識好幾輩子的錯覺。反觀我們,就非常"clique"了﹗我很喜歡他們這樣的開放,誰說講講話交換情報就一定得是朋友呢?雖然,更進一步看這個現象時,身為異鄉人不見得能融入當地人的生活與文化,而在華人社會卻不會有那麼大的隔閡,對朋友的定義比較廣泛。當我在公車服務處研究地圖時,一個服務人員走了上來對我說,我喜歡你的帽子和你的眼鏡﹗呵,心情不得不悅﹗

我對美國公車系統的另一個新發現是雖然班次及到達的地點很少,但是科技非常進步。中心利用公車上的通信對話系統,以及名為ORBITAL的機器,當乘客需要轉乘,而現乘公車誤點時,可以利用訊號發送,請下一班公車等待或找meeting point給乘客方便。

我還覺得美國的小小孩都超吸睛。可是小時了了,大了不佳,體積過大。青少年的行為舉止也大不相同,歐美的學生表現都極超齡,或許從小就有機會凡事自己來,看這些不到二十歲的小大人們的談吐與舉止,我真覺得我們是崇尚幼稚的社會啊﹗而我也是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的。做為一個成年人,要再長大,代價更高﹗可惜,沒有親自走過這個歷程,不會明白…

享受吧,不論身處何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World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