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not a big fan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s. There was a time I used msn messenger heavily, but not anymore... as time is limited, more and more acqaintances on the list but hardly share common values...and indeed there are so much more fun things to do "OFFLINE". However I read a book review and the interview of the author of The zen of social media marketing which gives me a new perspective and here is what I find informative.

俺不是網路社交工具 fb/linkedin/twitter的粉絲,有一度是msn的使用者,凡開機必上線。只是吃蘋果後,這個習慣就沒有了。反正,真朋友就算幾百年沒連 絡,一聯天話匣子是停不下的,利用email說一些內心話愈來愈對味了。不過看了這本作 者的訪談,讓我對現在這麼多網路社交行銷有了新認識。先說一件讓人佩服的事,Shama還不到25歲呢,就已經成立過幾家公司了,而目前的顧問公司裡也僱 用了20名員工。誰說年輕沒經驗就不能做事? pam vs shama 訪談的摘要如下:

glamour in your eyes! pam 對shama的這個形容深獲我心。

pam 一直覺得在網路上的成功主要來自於文章內容具有指導性/instructional ,教育性/educational,並創造一個對同一個議題有興趣者的討論分享空間/discussion forum。這點shama也認同。s說,網路社交行銷它不是基礎/foundation,相反的,它是amplifier,是step stone。首先要有business model,必須要已經知道自己做的事,包括清楚的品牌brand,資訊清楚的網站website等等然後再考慮是否利用網路去擴大客源。

至於利用網路的方式,可以編輯一則兩分鐘(不多不少,實證指出,太長不會創造額外的效益)清楚的視訊教材/turtorial,放在網站上和讀者分享,便可利用公司的服務去服務需要的人。而擁有4億註冊人口的fb,超紅的粉絲團是不能夠有企業檔案在上頭的,除了fb會自動刪除這些訊息外,企業檔案是big nono的一個原因,粉絲團是給粉絲們互動交流的機會啊,所以企業反而是要利用它來設計自己的顧客服務模式。接著s舉了個例子,如果她是wedding planner,她想在fb上揪個粉絲團,與其用s wedding service company,還不如用一網打盡的方式取名叫brides united,所以任何結婚包套或新娘婚紗喜宴的訊息都可以在這個粉絲團裡找到資訊和諮詢。因為粉絲有身份象徵的意味在:是seth的粉絲,表示除了認同他的生意經、生活智慧、五花八門的想法外,還代表著自己也是愛動腦的知識份子啊,明白吧?

對s的實幹真是充滿佩服,在她的清晰的言談之間除了展現她對社交網絡行銷的知識和經驗,還流露著十足的自信,所以又印證了人不管在什麼年紀,都有行動的power啊﹗

one more note:  s提到,在fb粉絲頁裡現在多了一個lingo: 〝I like it!〞,一個人可能不見得是粉絲,但他可以喜歡﹗喜歡和成為粉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Precisely!!說得對極了,Shama,I follow you!!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World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